最后的遮羞布都被扯下,瓜迪奧拉和曼城護送水晶宮圓夢足總杯
實際上,無論能否拿下足總杯,曼城的這一年都是失敗的。
最后一輪即將來臨,瓜迪奧拉的曼城不僅無緣自己最擅長的聯賽冠軍,甚至還沒有確保歐冠席位,聯賽杯和歐冠都被悉數淘汰,只有足總杯能勉強安慰一下球隊。
所以對于曼城來說,足總杯冠軍并不稀奇,而背后所附帶的歐聯杯席位也是曼城并不想要的,這樣一來,這場決賽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際意義,曼城只是需要用這樣一座冠軍,佐證這個賽季發生的一切都可以被歸結為一場意外。
然而,格拉斯納的水晶宮打亂了瓜迪奧拉和曼城的計劃。
可能由于決賽的對手只是水晶宮,曼城在這場比賽的錯誤,從首發階段就已經顯現。
本場比賽,曼城沒有使用此前有效的科瓦契齊+貝爾納多-席爾瓦的組合,而是在中場區域使用了貝爾納多-席爾瓦和德布勞內的組合,輔以從左后衛位置內收的奧賴利,和后衛線上擺出的三個中衛,形成了3-3站位:
于是在前場,曼城擺出了多庫、哈蘭德、馬爾穆什和薩維尼奧的組合。
從進攻力來說,這場比賽可以說是拉滿了,雙邊鋒和雙前鋒齊上陣,和哈蘭德不在的時候相比,等同于削掉了一個中場的位置。
這一點,我們在戰平南安普頓的時候就提到了,哈蘭德傷愈復出,必定會快速重新占據首發位置,而瓜迪奧拉也清楚,哈蘭德和德布勞內的組合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其中必須揉進馬爾穆什,那么在雙邊鋒也要上場的情況下,自然就只能削中場了。
可以說,水晶宮就是從這里看到了通往勝利的通道。
本場比賽,格拉斯納在三后衛的陣型打法上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唯一清晰的變化,就是鐮田大地進入首發名單,占據了一個中場的位置,和沃頓一起出現在后衛線身前。
在平時,這一舉其實相當危險。本賽季,水晶宮一度跌落積分榜最后一名,很大程度上就和鐮田大地的位置和職責不好把控有關,但在這場比賽,這一點恰恰可以容忍,因為在足總杯決賽上,水晶宮果斷選擇了防守反擊的基本策略:
開場之后,水晶宮放棄球權,壓縮空間,這讓鐮田大地的身體問題被策略解決,瓜迪奧拉可能也是預料到了格拉斯納會選擇這樣的打法,所以大膽地削掉了一個中場。
在開局階段,雙方謹慎試探,曼城其實很早就摸到了水晶宮的一個薄弱環節,那就是邊鋒在進攻中打出反擊和防守中覆蓋雙中場身側空間中出現猶豫,而曼城早早就能在這里進行45度角的起腳傳中:
而在開局階段,由于曼城早早開始輸出壓力,所以曼城也獲得了更多的角球進攻機會:
從當時的境況來看,曼城已經占據了場上的局勢,因為他們的邊鋒在一對一中有一定的震懾力,可以將陣型抻開,而肋部就會因此出現起球的空當:
但是,這里出現的一個清晰問題,就是進攻距離球門太遠。
無論是邊鋒進行突破,還是二線隊友嘗試在外圍進行傳中,都無法形成對球門的直接威脅,水晶宮的三中衛在防守中感受不到太大的移動壓力,他們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站住位置,跟緊哈蘭德和馬爾穆什,在最后的搶點環節進行破壞。
尤其是在戰術上,格拉斯納今天還有針對性布置,雙中場里,一人常態化垛后,進一步幫助三中衛防守對方的前鋒,以及潛在的肋部滲透:
于是,曼城就開始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雖然擺出了雙前鋒,但球隊從此前的哈蘭德一人坐牢,變成了哈蘭德和馬爾穆什兩人坐牢。
外場10人,只有8人在高頻觸球,但觸球的點位都非常固定,缺少跑動、穿插,更不用說瓜迪奧拉不喜歡的對抗了,所以對水晶宮的防線的牽扯少之又少,這使得曼城的球權看似很多,觸球位置看似很高,但其實很難形成對亨德森的壓力。
而且,這使得曼城的防守也出現了問題。
外場10人當中,2人坐牢,2人大幅拉邊,左后衛奧賴利收進肋部支援中場,3-3站位使得曼城兩個邊鋒的身后,天然出現了空當。
這里,實際上只能指望球員的身體能力進行覆蓋,但很可惜的是,水晶宮恰恰是一支主打三后衛的球隊,這里有翼衛球員進行天然的往返。
所以在比賽第16分鐘,馬特塔形成支點作用,鐮田大地則捕捉到了曼城中場缺少一人的弊病,隨后右翼衛穆尼奧斯高速向前,一路之上已經無人能夠進行限制,這讓他從容傳中,找到了從弱側包抄上來的埃澤:
水晶宮的第一次反制,就這樣打出了進球。
所以從數據上來說,你可以說曼城的首發布置沒有問題,高球權證明了自身的防守次數不會太多,但一次,對抗不過對方的大中鋒,自身沒有后腰,邊路空間被對手翼衛捕捉,三個問題就全部被串在了一起。
從這個時候開始,曼城的挑戰就真正出現了。
進攻不順,球員自己也能感受得到,所以馬爾穆什決定率先越獄,不再在前場中路傻等,而是開始斜向穿插,但其他隊友并不會借此機會把節奏打快,稍有碰壁,就會在控球的思路上將球權處理給更安全的隊友:
這一點在之后哈蘭德也決定越獄的時候,也清晰可見:
瓜迪奧拉的球隊還是天然抗拒不可控的場景,不喜歡在亂戰中捕捉對方的慌亂。
所以,哈蘭德和馬爾穆什之間的配合也不流暢:
這一點倒是很正常,后者冬窗才來,一起搭檔的時候因為哈蘭德受傷和瓜迪奧拉不擅長雙前鋒,少之又少,加上水晶宮三中衛身體素質平均,不會有明顯大打小或小打大的機會,沒有默契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曼城也不會在雙前鋒配合的時候選擇加強逼搶,以此捕捉水晶宮在狹小區域的處理球瑕疵,反而會選擇讓這兩個人盡量少配合,這依舊是思路上的弊病。
所以在這段曼城進攻想出力,但卻一邊發力,一邊又想著收力的猶豫當中,水晶宮多次打出反制,還是在擊打曼城中場少人、邊路少人的問題:
直至第33分鐘,貝爾納多-席爾瓦才在后上進攻中制造了水晶宮的點球,但曼城卻沒有罰中:
包括曼城這次少見的轉換中長傳進攻,實際上打出了迪恩-亨德森的犯規:
這些都是曼城本該扳回局勢的機會,但在種種原因下,沒有形成對局勢的改變,球隊當然可以有委屈,但33分鐘里,只有兩次打出對手的局促,仍然是曼城在戰術上的失敗。
點球沒有罰中,這讓曼城需要重新起步,而他們再次打出威脅,就已經是上半場末段的多庫發揮個人能力了:
所以,問題早在上半場就已顯現,但瓜迪奧拉又怎么會輕易做出戰術上的改變呢?
瓜系教練看重訓練表現,看重訓練中所展現的那種默契和流暢,但無論怎么設置難度,訓練強度都和比賽強度難以比擬,尤其是在一場定勝負,一場定冠亞的決賽當中。
所以在下半場回來,曼城稍有改變,比如右路傳中次數大大增加:
比如在第56分鐘,第一次在邊鋒拉邊和外圍45度傳中之間,打開了足以用傳切攻入肋部的空間:
但在防守端,水晶宮兩次界外球進攻,就又把曼城嚇了一大跳:
所以,水晶宮的壓力增加,但士氣并未下滑,而格拉斯納已經開始在用換人和調整來維持強度,爭取給曼城的困難制造到最后一顆。
而曼城的第一次換人,直至76分鐘才出現,而且客觀來說,埃切維里的登場確實形成了效果,這讓曼城在前場的跑動和穿插明顯增加,而且其矮小靈活的特點,也讓曼城的肋部進攻變得更為清晰:
但是,指望小孩首秀就在杯賽決賽里改變比賽局勢,未免還是有些異想天開,也有些瞧不起格拉斯納和水晶宮的這些球員了。
他們從積分榜最后一名的位置爬出來,進入積分榜中段,如今又在足總杯決賽和曼城掰起手腕,只有時間在嘗試阻止他們捧杯,能力不能被如此小視。
于是,隨著時間的耗盡,水晶宮順利圓夢。
這支球隊向來強悍,不管是在霍奇森、維埃拉還是格拉斯納的手下,一貫如此。黑人球員的身體基本盤作為基礎,輔以三線位置上的特殊技術型點位,只要技戰術合理,攻守平衡把控住,就能打出不俗的戰斗力。
不說別人,曼城這幾年在水晶宮身上吃的虧,也不止是今天這一次。
而在本賽季,格拉斯納在奧利塞出走、引進鐮田大地,這一系列變化上稍有波折,他知道球隊需要補足技術環節,但萬幸的是管理層信任球隊,沒有令其下課,而薩爾登場,前鋒素質補齊,翼衛可以先顧防守,這讓水晶宮有了防守反擊的起點,戰斗力和成績的提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在決賽,在狹小空間里利用鐮田大地的靈活性和技術能力,用基本策略規避其身體弱點,展現了格拉斯納的精準把控。
而和格拉斯納相比,瓜迪奧拉就顯得相當僵化了。
如果說開局布置雙前鋒、雙邊鋒,為此削掉中場略顯冒進,而在高球權的支撐下,還算勉強能說得過去的話。
線路上,只有邊鋒突破、45度傳中;對策中,完全沒有雙前鋒出接、拉邊,牽扯對方中衛的想法,反倒一味強調奧賴利、貝爾納多-席爾瓦等人的插上沖擊,那這和馬雷斯卡要求庫庫雷利亞和里斯-詹姆斯猛猛插上進攻,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
流派宗師淪落到和徒子徒孫一個水平,那大家一起爭四,倒是也并不奇怪。
如今,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下,全場的僵化表現成為水晶宮圓夢的背景板,曼城這個賽季只會因此變得更加失敗。
下賽季的他們該打出何等的成績,才能讓大家遺忘這個賽季如同污點般的表現呢?
上一篇:從天堂到地獄!曼城向阿森納看齊 英超前5將是最后的底線
下一篇:返回列表